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安老服務部自2014年在安老院舍推行「家・您同行」計劃,希望鼓勵院友家屬積極携手,與院舍職員共同做好「護老者」的角色,同時,讓院友繼續感受到家人的關懷。 透過「家・您同行」《珍愛時刻》故事部落格的多個真人真事故事,讓公眾人士更明白在院舍生活的長者,仍可得到家一般的關懷和照顧。並鼓勵院友及家屬以共建美好和諧家庭的態度,從家出發,將對家人的愛像波浪一樣,一層一層的擴展開去。並且鞏固長者家庭關係,提升長者心靈滿足感,建立與家人携手照顧長者的合作關係,締造融和院舍文化。 關於東華三院安老服務 : http://www.tungwahcsd.org/tc/our-services/elderly-services;category/55 《珍愛時刻》故事部落格所載內容,版權屬東華三院所有。歡迎轉載或分享,讓更多人認識理想安老院生活模式。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昔日軍人今日護妻 不離不棄六十七載


吳伯示範手部拉筋,中氣十足。
在院舍中,伯伯是無人不識的愛妻號丈夫。

伯今年85歲,每天步履蹣跚地從愛東村騎單車到筲箕灣東華三院方樹泉護理安老院,探望相伴六十七載的妻子李明明,耐心為臥床的太太梳洗運動,相濡以沫;奈何歲月不饒人,伯體力漸衰,縱使心裡十萬個不情願,但許多功夫已不可能再親力親為;他放手讓護理員悉心照料,逐步放下心結,樂於讓院舍分擔照顧妻子的重擔,他亦有意申請入住同一院舍,將來跟妻子朝夕相對,在同一院舍下當一對同林鳥。

回憶跟太太初相識的日子,
熱愛音樂的吳伯不禁手舞足蹈。
生於1931年的伯伯,儒雅溫文,說話時帶著濃重的福建口音,細數與妻子相遇相愛的故事時,偶有說不清楚,他就緩緩地以秀麗的中文字寫出來:「我18歲入伍當兵,專責文宣表演,會拉手風琴、小提琴、吹口琴,跑遍鄉城小鎮,途中遇上一對菲律賓華僑的女兒明明,成為初戀情人。」

年輕時的伯,拉手風琴伴奏,由太太唱民歌,真正夫唱婦隨;想起昔日的美好時光,伯的臉龐立即泛起紅暈,如小男孩般羞澀地微笑,可見這份深厚的感情從未變更。直至太太年邁體弱,伯不離不棄,毅然辭去任職多年的司機工作,在家貼身照顧,沐浴、餵食、護理一手包辦,無微不至。

吳伯用心寫下按摩九式。
六年前,太因病獲轉介至院舍長期護理。六十年夫妻首次分開,伯心裡掛念,每天清晨四時半起床煮粥、製作雜果杯,院舍還未開門就在門外等候;下午時段,他為太太拉筯做運動,甚至剪髮、剪指甲、按摩,同房院友都為之側目,晚餐時段又親自餵食,由於太太身體越來越不濟,餵食往往超越了探病及清潔時段,他心裡乾著急,甚至鬧脾氣,跟護理員鬧別扭。院舍同事體會伯的心情,先後安排不同樓層及靠窗的床位,讓他安心料理。工作員還送他一個工具盒,置放剪刀、指甲鉗等,避免意外損傷。伯漸漸感受到院舍的溫情,慢慢放下執著,主動配合院舍的安排,將餵食、個人清潔等工作交予護理員處理,按時來探訪,心情安定下來,跟院舍建立了互信的關係。

長者家人給院舍的感謝信,十分窩心!
年前,太情況每況愈下,醫生建議改為插胃喉進食,護妻心切的伯豈願意接受呢?於是,工作員伯及其兒子多次傾談,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伯最終聽取工作員勸告及安排,留在家中等候消息,待太太完成插胃喉程序後,才再到院舍探望,坦然接受現實。

今天,伯依然每天都來照顧太太,還從互聯網上學習了一套九式的按摩方法,從梳頭150次開始,直至四肢伸展,一絲不苟地為太太做運動。而自從改用胃喉進食後,太長胖了,伯知道自己為太太下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說:「明明的面色紅潤了,皮膚白滑了,就像她二十多歲時般漂亮呢!而每天梳頭挺有效果的,明明的頭髮也由斑白變回黑色呢。」

最近,伯身體亦發現一些小毛病,他表示有意申請入住同一院舍,屆時可無時無刻跟妻子在一起,在護理員的照料下安享晚年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活著要健壯 女兒跟媽媽猜拳活腦

秀霞善用小工具,讓媽媽多動腦筋。
「活著,要健壯些;走時,要爽快些。」這是秀霞(化名)媽媽的名言,因為她相信這是給兒女最好的禮物。

秀霞正走向古稀之年,但在98歲母親眼中,依然是寶貝么女兒。「我結婚後跟媽媽同住,她看著兩個孫子出生成長,從小到大都沒有跟我分開過;無奈我年紀漸長,每天扶著年邁母親洗澡,實在吃不消;四年前,收到院舍入住通知書,我禁不住大哭起來,媽媽反過來安慰說:『只不過是換了睡覺的地方吧!別難過。』」

院舍定期安排長者進行物理治療。
媽媽通情達理,秀霞稍為放下傷感,積極令媽媽投入院舍生活。她說:「幾乎所有可以參加的活動,我都會報名,媽媽尤其喜歡做小手工,參加興趣班做錢包、環保袋、小飾物,給她很大的滿足感;還有大旅行,薄扶林水塘、濕地公園、赤鱲角機場她都去過了,而我會盡量陪伴左右。要是沒有院舍安排,我自己也沒方法帶她到郊外走走。」此外,每逢有空閒時間,秀霞都會陪媽媽上茶樓或返教會,每逢節日,更會帶媽媽回家小住數天,共聚天倫。

秀霞利用認字卡,幫助媽媽鍛鍊記憶力。

或許媽媽抱著「活著,要健壯些」的信念,快將百歲,牙齒不過掉了兩隻,每次跟女兒女婿飲茶,春卷、咸水角等點心,她可大快朵頤,還有秀霞親手做的上海炒年糕,都是母親的至愛美食。

健壯的身體亦歸功於秀霞的耐心照料:「不必過分依賴輪椅,我鼓勵媽媽利用支架慢慢走,或站起來沿地踏步,都是一種鍛鍊;另外,院舍每星期都安排一次物理治療,我再自費多加一次;當我來訪時,會著媽媽重覆物理治療期間的動作,閒時就搓搓手,多多運動。」除了筋骨,大腦運動同樣不可缺,鍛鍊方法亦不假外求。秀霞說:「不就是玩小孩子的『包剪揼』呢!」說著,馬上跟媽媽猜起來,媽媽連續勝三盤,反應絕不比小孩遜色。

院舍的飯廳。
此外,秀霞參考院舍職員的意見買了認字卡、圖畫卡,自製加減數練習,讓媽媽多動腦筋。「媽媽從來都是個文靜的人,話不多,沒有道具時,我就請她說說蔬菜、水果的名稱,希望延緩退化。」

看圖認動物。
長者跌倒風險較高,不過長者也有其復元能力,視乎有沒有善用康復的黃金機會。秀霞說:「約兩年前,媽媽不慎滑倒,院舍馬上通知我,第一時間送她往醫院治理,隨後她在康復中心接受物理治療兩個多星期,返回院舍後繼續復康治療,護理員不時給她冷、熱敷,不久,媽媽便重新站起來,慢慢走動,我感激又感動。」

數數目。
眨眼間,媽媽入住院舍快四年了,秀霞不再傷感:「院舍的設備、專業護理員、康樂活動、以至愛心都齊備,填補了我難以兼顧的部分,一些連我沒有想過的事,他們都照料得到。例如當我給媽媽買了條新褲子,我也會主動告知職員協助改短褲子,褲腳位置不用摺疊起來,原來院舍有裁縫高手,專門為院友衣服縫名牌,想不到他們還會按長者需要修整衣衫,真的非常貼心呢!」

寬敞的大廳,如家的感覺。
卸下心理負擔,秀霞掌握新的生活節奏,每星期輕鬆跟媽媽相聚三數天,平日可騰出兩天下午習泳,終於在三個月內學懂了游泳,因為秀霞相信比起天天圍著媽媽,擔心這樣,傷感那樣,倒不如自己努力活出精彩每一天,才是真正延續媽媽「活著,要健壯些」的信念。






 採訪、撰文:文綺雲 (相片由院舍提供)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海員漂泊半生 晚年愛妻天天相伴



太來說,院舍算是她
的第二個家。
「我倆現在天天見面,比他年輕行船時見得還要多呢!」

說罷,太跟生相視而笑,一對84歲的老夫妻,仿佛回到十來歲初相識的歲月。

生和太結婚六十餘年,育有六個孩子,目前孫子也有九個了。站在身材魁梧的丈夫身旁,太更形嬌小,實在難以想像,她獨自照顧一家十口的強大力量。

「為了賺取更高收入照顧家庭,丈夫放下司機工作,當上了遠洋輪船海員,快則四個月回家一次,最長的一次,足足兩年才踏進家門。」年輕時的太,就是一面帶著六個小孩,照顧同住的母親及婆婆,每天料理一家九口的起居飲食,只能在心裡記掛丈夫,每天為家庭忙碌,晃眼數十載。


太最愛參加院舍大旅行。
現在,她總是風雨不改、每周七天到院舍探望丈夫,一起聊天、一同進膳,感覺比年輕時更親密。七年前,生選擇搬進院舍,是繼行船後再次為家庭作出的重要抉擇。太說:「他回港後轉職計程車司機,某天身體不適到醫院做了一次詳細檢查,方發現有初期柏金遜症。他擔心我年紀漸長,難以照顧,於是主動跟社工表示欲申請入住院舍;不久,他獲安排入住上環東華三院許莫德瑜護理安老院,我們家住西營盤幾十年,我每天搭電車過來,非常方便。」



你一口我一口,夫婦倆相濡以沬。
子女早已成家,丈夫又搬進院舍,太從十口之家變為獨居長者,自言一個人在空洞洞的家,難免寂寞,於是一早一晚都往院舍跑,漸漸找到另一種「家」的感覺。她說:「日復日來訪,我跟院舍的姑娘、社工變得熟絡非常,親切如家人;我們在院舍參加了一些從前沒有機會玩的活動,例如早年丈夫身手較靈活,在院舍練得一手好書法,每逢農曆新年,他大筆一揮,揮春貼滿各樓層,很有滿足感;最近,我們又一起參加義賣活動,在港鐵站外的攤位售賣小飾物,吸引許多熱心市民來捐款,縱然丈夫現在坐輪椅,他依然可出一分力叫賣,跟途人聊聊天、呼籲捐輸,他跟院舍的團隊合力籌款,活力一下子又返回來了。」


太在大旅行時換上艇
家造型,投入玩樂。
眼見丈夫熟習了院舍生活,不時跟同房院友下棋,每周定期進行物理治療,太亦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愉快的晚年生活。「我自己也有參加其他老人中心,學學手工藝、探訪長者院舍、當義工,不愁寂寞;近一年,我大概半天時間來探望丈夫,半天是自己的活動。丈夫跑洋船多年,喜歡飲咖啡,院舍護理員每天都為他調配,生活日常打理得井井有條,我每天來跟丈夫聊聊天,或參加院友生日會,子女輪流來探望,總算解除了丈夫心中的擔憂,我倆都可以輕鬆享受晚年的光景,身邊隨時有院舍職員來支援。」

因著愛與關懷,生選擇入住院舍,亦因著信任與付出,太跟院舍合作無間,攜手照顧老伴,安度晚年。訪問完結前,夫婦二人說星期天將會參加院舍舉行的沙田懇親大旅行,但願天氣晴朗。二人同時展現期盼的笑容,仿佛回到二人初相識時的雙十年華。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活動相片由院舍提供)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泡腳按摩 按下親厚感情


活力充沛的梁婆婆,與女兒合照時
亮起勝利手勢,非常可愛。
情深擁抱、手牽手、肌膚接觸並不是戀人的專利,當阿芳第一次幫媽媽洗腳按摩,看到母親享受和滿足的笑容,從佈滿皺紋但溫暖的皮膚傳來的幸福,足夠女兒揮霍一生。

巨型的軚盤難不到阿芳,她每天接載無數乘客安全抵達目的地,但母親的一雙腿,卻難到了這位駕輕就熟的大巴司機。她說:「說來慚愧,要不是姑娘安排泡腳活動,我真的未曾為媽媽洗過腳呢!」

簡單的身體接觸,就能燃起母女之間的親厚感,職員姑娘主辦了別開生面的泡腳護理活動,特意搜購了足浴盤、香草藥粉、按摩油、潤膚液等設備,並招募院友家人當義工,再教授簡單的按摩技巧,阿芳參與其中,造就了母女的第一次:「泡腳的時候,跟媽媽四目交投,她的笑容,就是最美好的讚賞,跟媽媽相處半輩子,感覺從未如此親近過!」

一面享受腳部按摩,
一面談舊事。
阿芳媽媽婆婆快九十歲了,丈夫早逝,年輕時獨自帶大四個孩子,阿芳是么女,從小學懂煮飯打掃,非常獨立;婆婆入住院舍三年來,阿芳工作雖忙碌,但每逢輪休日都會到院舍探望,帶媽媽外出飲茶。

「入住初期,媽媽不太習慣,我們四兄弟姊妹輪流探望,保持親密的關係;另一方面,我們積極響應院舍鼓勵,讓媽媽多參與團體活動;但凡節慶,院舍職員都大費周章,安排幾部旅遊車,組織院友出外用膳,如時間許可,我都會隨行出席;活動中,有些沒有家人陪同的長者,由職員們陪伴左右,照顧飲食,他們忙碌得無暇用膳,更叫我們感受盡孝道的必要,甚至要愛屋及烏,應該主動關心長者院友,散佈愛心。」

母女的親密接觸。
 婆婆漸漸投入院舍生活,職員的呵護讓她體會如家的溫暖。阿芳說:「早前媽媽千叮萬囑我別忘了買感謝卡,今早一起上茶樓時,她十分緊張地指示我寫上感謝的名單,總是恐怕遺漏。」原來三個多月前,婆婆返家過中秋,在公園賞月時不小心弄傷了足踝,縫了五針,出院後返回院舍,每天早上,護士都細心地為她清洗傷口,洗澡時再包上防水敷料,又指導她做康復運動,現已快將復元過來,她非常感激院舍職員體貼的照顧,堅持送上感謝卡。阿芳還打趣說:「現在,媽媽有時比我走得還要快呢!」

除了復健,院舍也會跟阿芳商量飲食的細節:「經過醫生評估,媽媽的肌肉有時會抖震,不適宜進食有刺的鮮魚,震動會令她不自覺地吞下魚骨,直接傷及腸胃,為保安全,院舍特別安排魚柳作為媽媽的飯菜,但有些院友仍可進食新鮮蒸魚,媽媽不解,向職員投訴魚柳不好吃、有腥味,職員聯絡我解釋原因,並主動建議改為煎魚柳,去除腥味。當然,安全至上,我也互相配合,一再跟媽媽講解食材的選擇,是根據院友身體狀況而定,令她不會感到被歧視,安心接納這是最合適的安排。」

阿芳給媽媽一個溫暖的擁抱。
訪問當日,阿芳再次幫媽媽泡腳按摩,手法愈來愈熟練,完成前,她用熱毛巾包著媽媽的小腿,就像一個熱呼呼的擁抱,讓母親一再感受女兒的敬愛。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孝順兒全職照顧老父 一同融入院舍大家庭

爸爸老了就像小男孩,Joe珍惜跟父
親相聚的美好時光。
從房間走到電梯大堂的幾分鐘路程,李寶輝(Joe)推著輪椅上的爸爸,沿途遇上鄰床的院友、護理員、院友親屬,以至來照顧長者的菲傭姐姐,都無一遺漏,紛紛向他們報以熱情問候;無他,Joe笑容可掬,每天到院舍照顧爸爸之餘,更樂於跟其他人打成一片,是院友、親友的聊天對象,也是護理員的好幫手。

「父母送小孩上幼兒園,定必會在門外看看孩子上課的模樣,問問孩子跟同學、師長的相處,跟家長或老師談談上學的情況;長大後換了身份,當年邁的父母入住院舍,子女都應該盡力了解居住的環境,跟護理員、社工多溝通,認識同房的院友及其家人,使長者、甚至自己都能融入院舍生活。」Joe珍惜跟父親相聚的美好時光,最近一年來,差不多每天朝八晚八,上班般駐守院舍,深刻體會融入院舍生活的重要。

「爸,跟你影張靚相,好嗎?」
李文演高壽88,約九年前中風,先入住私家護老院,於2010年搬進東華三院余振強紀念護理安老院。去年底,伯伯身體漸漸衰弱,Joe希望多花時間為父親做伸展運動,保持肌肉力量,延緩衰退,他毅然推掉部分工作,每天到院舍照料父親,久而久之,跟護理團隊如渾然一體,照顧父親日常餵食、身體護理等,當其他院友出入需要幫忙,他亦會主動伸出援手,因此,他常常被誤會為院舍職員。


到院舍地面的花園走一圈,吸收
太陽的滋潤。
正值壯年,從事資訊科技多年的Joe,何以有此決定?他淡淡然說:「如果沒有健康,擁有多豐盛的收入也是徒然。爸爸喜歡海洋生物,早年還可以走動時,我時常帶他到附近的海洋公園逛水族館,近年開始依賴輪椅,出入受限制,說話也不多,頓然感觸,渴望珍惜當下,莫待爸爸需要長期臥床時才來孝順。我本身也是獨居,如今白天長期駐守院舍,為何不嘗試投入這個大家庭?」慶幸IT工作彈性大,手提電腦就是辦公室,在寬敞的院舍中,他可趁爸爸睡覺時,找個平靜的角落上網工作,總算能兼顧事業。

光從外表判斷,Joe的確像專業護理人員更甚於一名IT專才,因為他行動爽快利落,一扶一拖一按,瞬間將老父從輪椅移至座椅,同時將輪椅摺疊好,輕描淡寫,全程保持笑容。問他從何處學習,他說:「邊學邊試囉!多觀察、多請教姑娘,他們都十分樂意指導,另外看看書、上網查資料,總有學習渠道的。」真不愧是IT人!

Joe跟院舍的同事打成一片,
不會將照顧父親變成一種壓力。
「我長期留在院舍,對我來說,也無疑是一個學習過程,因為院舍有其規矩,例如為保持清潔,大廳沙發上不能進食,為保安全,不能給長者沸騰的熱水,種種細微之處,我得慢慢適應。說到底,一切在乎理解和溝通,當我明白規矩背後的原因,宗旨是保障院友的生活質素,我就知道怎樣配合,用最好的方法照顧爸爸,同時確保院舍的環境寧靜安全,不會影響同層的院友。我跟護理員建立了互信後,他們亦安心讓我參與更多護理任務,大家有如同事朋友,令我樂在其中,不會將照顧父親變成一種壓力。」

爸爸笑了!
說罷,他看看身旁的老父,輕拍他肩膀、摸摸他的頭,在耳邊說句悄悄話,貌似嚴肅的爸爸開懷大笑,露出僅餘的數顆牙齒,活像個小男孩,父與子就像調換了角色,訴說愛的傳承。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窮小子與千金小姐 浪漫百歲情緣


百歲夫妻,拍照時總是手牽著手。
農村文盲戀上大家閨秀、姐弟戀、為嫁情郎跟家人反目、小夫妻創外賣王國……

以上並非韓劇情節,而是陸程潘梅生,一對年齡加起來達201歲的夫婦,用大半生演繹出來的愛情故事,轟轟烈烈一世紀;今天,97歲的陸程緊緊地執著104歲太太的手,情深地說:「我只希望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帽子歪了,我幫你移好。」
陸程身穿筆挺的西裝,步履輕盈,快將百歲的長者,眉宇間仍滲出大老闆的風範。「我年輕時以『包伙食』為業,逾百員工的工廠、警察局、消防局都是我的客戶,美國軍艦停泊香港,也由我們送膳食上船;每月的訂單多不勝數,但我從沒有讀過書,文書帳目全靠太太一手包辦。」

農村小子白手興家,建立了現今世代的外賣飲食王國,每天管理數百人的膳食;正因為陸程擁有過人的勇氣與膽量,令他贏得美人歸。他娓娓道來:「跟梅生拍拖時我還未創業,她是書香世代,家人極力反對,但她堅持跟我結婚,連酒席也沒有擺。婚後,她不怕艱苦,跟我一起捱日子打拼!」此時,創業家的眼神變得溫柔,向身旁的太太道:「這茶好靚,飲一口吧!」身材瘦削但雙眼炯炯有神的梅生,散發著大家閨秀的優雅,不徐不疾拿過杯來,慢慢呷一口,夫婦倆一個茶杯,好不溫馨。

院舍就是長者的家。
夫婦二人在三十多年前入住沙田公屋,膝下無兒,而梅生身體愈來愈衰弱,患有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陸程肩負起私家看護、家務助理的角色,全天候照料太太的飲食、清潔以至大小二便,無微不至。但畢竟陸程也是九旬長者,意識到自己漸漸年邁,三年前終於在社工的建議下,安排太太入住安老院舍。

陸程喜見太太得到照顧,
自己可輕鬆享受退休時光。
開始時,陸程坦言十分不捨跟太太分開,社工得知他起得早,鼓勵他善用上午時段,早上到院舍陪伴太太,直至梅生吃過午飯,再協助她漱口、抹面、浸泡假牙等簡單護理後,他便安心到酒樓吃午飯,跟街坊朋友一聚,因為他信任院舍職員能夠分擔重擔,好好照料太太,他學會不應過份自責,反而應該欣賞現在多了院舍職員並肩分擔護老者的責任,讓自己也有機會,享受悠閒的晚年時光。陸程也相信現在這種平衡的生活旋律,才是太太最高興見到的。

農村小子戀上大家閨秀,
轟轟烈烈的愛情一直燃燒
至今。
昔日的飲食界才俊,嚴守生活紀律,時至今日,陸程依舊不改自律的好習慣,他每天早上六時許到瀝源游泳池游水,飲過早茶後,再精神奕奕地探望太太。他更與院舍職員有商有量,安排適切的運動方式,將鍛鍊體魄的精神傳給太太:「她的手指不能伸直,我每天都為她揉揉搓搓手指的關節,保持靈活。」梅生目前仍可以穩定地使用筷子進食、捧茶杯喝茶,就是陸程堅持下來的成果。

由於陸程天天到訪,除了颱風,從不間斷,三年來跟院舍護士、社工及護理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院舍同事亦熟知他的身體狀況,例如最近他剛動了白內障手術,院舍職員都紛紛前來問候,查詢康復進度、覆診時間等,又或天氣轉變,他稍為有點咳嗽,院舍同事都會額外留心,送上口罩、保健貼士,尤勝親人子侄。

長壽而得到適當的照顧,夫復何求?
回想舊事,他曾經在尖沙咀廣東道創辦「陸程飯店」,但業務藍圖被六七暴動中斷,及後「包伙食」需求漸漸式微,他才放下老闆身份,重投打工一族,直至退休。往事如煙,但他總是自謙地說:「真失禮!」,常常為自己沒有受過教育,沒好好經營飯店而感到遺憾。然而,一位人生快將走過一世紀,曾經縱橫飲食界的強人,對太太專一如昔,一位不離不棄的情深丈夫,何來失禮?他可曾知道,他是最值得年輕人敬仰的大丈夫典範呢?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

由不捨到釋懷 距離無阻愛與關懷


由長者和院舍姑娘合作完成的掛飾。
遙距離的愛情,不一定是年輕情侶的專屬,八十多歲的太(化名),鶼鰈情深,用行動証明距離絕對不是愛情的障礙。

彩虹跟天水圍相距33公里,車程一小時三十分鐘,相當於香港飛往台北的機程。

從未搭乘過飛機的太,卻差不多每天都揹著背包,佝僂上路,趕上269C號班車,懷著一顆熾熱期待的心,到院舍探望八十多歲的丈夫;一來一回三小時,過程只有珍惜,沒有抱怨。

太每天從彩虹跑到天水
,對丈夫照料有加。
兩年前,當太得知丈夫獲安排入住東華三院梁昌紀念 安老院,心情又喜又悲。她說:「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如釋重負,終於可以減輕 照顧丈夫的重擔,另一方面卻非常不捨,每天起床,看到地上只有一對拖鞋,總不是味兒。」

對於個子矮小、有點彎腰駝背的太來說,要獨自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的丈夫,早已超出身體的負荷,光是攙扶身材魁梧的丈夫從床沿至輪椅,就成了每天的重大挑戰,曾多次摔倒在地上,夫婦倆叫苦連天。太不捨與老伴分離,但為了雙方著想,最終都得為丈夫申請入住院舍。

太當了大半生家庭主婦,丈夫與家人就是一切;平日生活買菜,就在安居四十多年的彩虹村一帶。隨著丈夫遷往院舍,她每天遠征陌生的天水圍,不免失落迷惘,加上不善辭令和內斂的個性,她一心照顧丈夫的日常,卻生怕帶麻煩給護理員,即使有需要也總是難以宣之於口;幸好院舍社工及護士細心觀察,主動關懷,打開太心扉,跟院舍建立了互信與默契。

長者家人的感謝信。
 「丈夫頭髮長了,我想為他剪髮,但他躺在床上,不知從何入手,姑娘看我手忙腳亂,叫我不用擔心,院舍每月都會為院友剪髮,毋須家人操心。」得知院舍的細心安排,太放下心頭大石,安心將料理工作交托護理員處理,自己則陪伴丈夫左右,盡情享受相聚的時光,聊聊天、讀讀報、按按摩,有時推丈夫到院舍大堂,閒聊同時看管大門,一起負責按鈕開關,成為院舍職員 的最佳拍檔。

鮮花心心掛畫,由長者跟
姑娘合力砌成。
最近,生身體抱恙,較長時間臥床。就在訪問前的星期五,太發現丈夫有點異樣,胸口發熱,口唇乾裂,入夜後,太遲遲不欲回家,護理員見狀,著太不用擔心,承諾加 倍留意,有需要時會安排生入院治療。太說:「有姑娘的額外照料,我便放心了,反正自己乾著急也幫不上忙;結果,當晚丈夫持續發熱,院舍立即送他到屯門醫院治理,所有手續、交通、入院事宜都由姑娘辦妥了;第二天,當我跟子女到醫院探望時,丈夫燒已退,還懂得給我報以微笑!」

院舍與家人合力給長者建立一個
溫暖的家。
生發燒,得到適時的治理,全賴護理員專業純熟的反應,以及太百分百的信任,讓院舍快速處理入院手續。太由不捨到釋懷,每天花三小時的往返,現在回看,一切都是值得。事實上,太跟護理員、社工、院友天天見面,大家有如鄰舍親人,她也不再沉默寡言,樂意打開心窗,彼此問候、閒話家常,為這段遠距離的愛情故事,增添了溫暖的色彩。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姊妹放下重擔 享受父愛時光 

強壯如大樹的父親也有衰老的一天,子女配合院舍的照顧,可以給長者最好的蔭庇。

假如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對陳務傑伯伯來說,他必定曾擁有兩位情深似海的愛人。



「現在下班後,總是心思思想到院舍親一親爸爸。小時侯,他是嚴厲得難以靠近的,想不到人老了真的會返老還童,現在爸爸變得非常可愛呢!」伯長女詩敏輕握老父的手,笑意盈盈,給人無限的暖意。其實陽光背後,她曾走過一段黑暗的壓力之旅,幸得妹妹和院舍的支持,最終輕鬆走到今天。

現年80歲的伯伯患有認知障礙症,為方便照顧,早年已入住私營安老院舍,期間多次走失,流落街頭,甚至走進港鐵路軌,令家人惶恐不安;及後成功申請入住東華三院羅文壎安老院,兩名女兒詩敏敏娜雀躍不已。


伯伯穿上內置感應器的防遊走鞋,
家人倍感安心。
「現時的院舍有職員負責大門的出入,不會讓院友獨自外出,院舍還為爸爸的鞋裝上感應器,一旦他踏出門外,會立即知會管理人員;亦因如此,爸爸終於成功戒掉數十年的『煙癮』,減少對肺部的傷害。」專業的安排,除去了最困擾家人的計時炸彈。但另一邊廂,姐妹倆的內心依然背負著重大擔子,她們每天下班放學,晚上趕至院舍只能短暫陪伴爸爸,常自責照顧老父不周,加上父親是「火爆型」傳統男士,不時跟院友、護理員發生口角,更令姐妹倆深感歉疚,凡事都要親力親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壓力之大,連院舍社工姑娘都察覺得到。


 院舍安排電影會,讓長者懷舊一番。 
姑娘說:「每位院友都盼望家人常來,詩敏敏娜白天忙 於上班上學,仍輪流來探望,貼心照料爸爸,爸爸固然開心,但女兒疲於奔命,過於勞累亦非好現象。其實院舍可按個別情況加以協助,我主動跟她們聊聊,看看院舍能否分擔她們的憂慮。」

得到姑娘的提醒,姊妹倆敞開心扉,坦誠說出內心感受,互相扶持,釋懷之餘,更與院舍建立了新的默契。詩敏說:「最近,我負責早上送粥給爸爸,有時因交通緣故趕不上八時集體早餐的時段,院舍會彈性配合,讓我遲少許送早餐來,期間還會安撫爸爸,讓他耐心等候。」
院舍提供營養餐膳,不用家人大費周章。

此外,伯伯已喪失刷牙的觀念,詩敏擔心爸爸的牙齒已經所餘無幾,必須保持口腔清潔,保存僅有的牙齒,才可以支撐假牙。她心想:「我尚可在早上照料爸爸梳洗,難道晚上又要再跑一趟為爸爸刷牙?」慶幸她沒有把苦惱埋在心中,而是跟社工商量,院舍立即作出安排,晚上由護理員為伯刷牙,圓滿解決女兒的擔憂。


個性較沉靜的妹妹敏娜,亦感覺到姐姐的改變:「姐姐不再憂心忡忡,可以輕鬆享受跟爸爸相處的時光。入住三年來,我們跟院舍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令我明白人應該各施所長,作為院友的家人,毋須過分自責或擔心,不妨善用身邊的資源,聽取專業的意見,加起來的力量,比獨自承擔大得多,減輕自己壓力的同時,更可給爸爸最好、最全面的照顧。」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愛要及時。
每個孝順的子女,總要面對父母步進暮年的事實。累積多年照顧心得,詩敏有以下建議:「傳統男士不善於主動表達,直至發病時才處理,往往錯失了治療的良機,因此,家人要提高警覺,時刻觀察長者的行為變化,例如會否越來越善忘、不知怎樣回家等,家人可以用試探式方法,探聽長者有沒有感到異樣,生活上有什麼困難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身體不適,樂意配合家人安排,盡快接受診治。」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為媽媽塗指甲 重拾青春歡欣

彩霞跟媽媽丁金好感情要好,
時常到院舍探訪,不減親情。
每逢長假期,彩霞會帶媽媽丁金好回家過節,小住數天,農曆新年當然不會例外,但在剛過去的農曆年,金好像個心野的小女孩,拒絕了兒女的邀請,因為她實在太享受院舍的生活,熱熱鬧鬧的氣氛,讓她重拾青春時光。

「媽媽入住院舍快兩年,心情明顯開朗了,面上常常掛著笑容。」的確,愛笑的金好總是只見牙不見眼,兩眼如一彎新月,她個子小小的,持手杖在走廊細步密密走,遠看活脫脫就是個小女生。
丁金好個性開朗,
經常笑瞇了眼。

丁金好有六名子女,各已成家立室,而她跟丈夫同住,本來樂也融融,唯數年前她不慎滑倒,頭破血流,令老伴及子女擔憂不已,才申請入住院舍。彩霞說:「記得取錄後第一天帶媽媽來院舍登記,我們只為她收拾了兩三套衣服,抱著嘗試住數天,如不適應便回家的心態入住,誰料她很快投入集體生活,我們還得趕緊送來替換的衣物呢。」

媽媽住得開心,實情是院舍和家人雙方合作的成果。彩霞說:「社工鼓勵我們多來探望,尤其是入住初期,不要讓媽媽有被冷落的感覺。爸爸住在附近,差不多隔天來探望,亦慶幸我們有六兄弟姊妹,大家輪流來陪媽媽聊天,關係從不因居住地點改變而疏離;至於院舍的活動,真的多姿多彩,我跟媽媽都樂在其中。」


幫媽媽按摩
樂在其中    
最難忘的一次,是一起到西貢的渡假村宿營。大夥兒像中學生般玩遊戲、到西貢碼頭食海鮮、晚上促膝夜談,金好還記起鄰房宿友的呼嚕聲音很大,吵得大家都醒來了,如今想起來,尷尬事都變成美麗惹笑的回憶。


金好所屬的院舍以女院友為主,職員靈機一動,針對女性愛美的天性, 舉辦美容護膚班,果然大受歡迎。彩霞說:「上一輩人辛勤工作半生,大都沒有機會『扮靚』,美容班組織家人當義工,為院友塗塗指甲、護護肌膚。想不到小小的彩油,可以令媽媽歡喜雀躍,不時嚷著要我替她的指甲塗上新顏色;社工們又傳授簡單的面部按摩、捶背、按肩頸的技巧,好讓我幫媽媽美容按摩、敷面膜,每次完成護膚程序,媽媽都會摸摸面龐,很滿足地說:白晢了、光滑了!歲月不饒人,媽媽88歲了,臉上早已佈滿風霜的痕跡,愛要及時,我可以侍候她、照顧她,在晚年尋回青春的志趣,是子女應盡的責任。」
在媽媽眼中,女兒永
遠是個小女孩。

院舍的專業護理,亦解決了彩霞最大的擔憂:「有一次媽媽在醫院脫牙,返回院舍後,護士發現她半天仍未完全止血,馬上送她到醫院治理,並即時通知我到醫院照料,不久便可出院了;我心想:假如當時只有兩老在家,情況可能大不同了。」









採訪、撰文及攝影 文綺雲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笑聲融化執著 英姑展歡顏

「黎英街」:

愛蓮時常趁午飯時間到
院舍,跟媽媽聊聊天。
伍蔣惠芳護理安老院有一條「黎英街」,在一樓的走廊,牆上每隔數米就有一個寫著「黎英」的指示牌,而路牌正是專為黎英一人而設的。

人稱英姑黎英健步如飛,矯健靈活,聲如洪鐘,對答如流,說話時而加插歇後語,字字押韻,冷不防更吐出一兩個英文單字,令人捧腹大笑,加上燦爛笑容,露出整齊潔白的牙齒,跟她聊天,叫人如沐春風,實在難以相信她年過九十,並患有認知障礙,要靠指示牌才能返回自己的房間。

當她跟女兒愛蓮說話時,更有如相聲表演:

英姑時常妙語連珠。
女:「我是你哪一位?」
英姑:「你?不就是我的女兒嗎!」
女:「我比以前漂亮了許多,你真的認出我是你的女兒嗎?」
一句話,逗英姑笑得人仰馬翻。
女:「那麼我叫什麼名字?」
英姑認真思索,良久說:「…..蓮!」
女:「你一共生了多少個孩子?」
英姑摸摸頭,想了一會,咧嘴笑道:「有些事真的很難記呢!啊啊啊!」

女兒愛蓮幽默非常,逗得媽媽開懷大笑,原來她下過一段苦功。她說:「媽媽心情好的時候,的確很健談很窩心,但情緒波動時,會因小事大發雷霆,甚至會舉起手杖作勢打罵別人;曾有一次她嚷著要回家,坐在院舍出入口旁的雨傘架上撤野,雙手拉著玻璃大門的手把不放,院舍護理員勸解多時不果,唯有致電通知我;我過來後,與院舍職員一同安撫,她終於漸漸平復過來。」

情緒起伏與記憶力衰退都
是認知障礙的主要病徵。
英姑的脾氣如莫測的天氣,愛蓮就跟護理員及社工緊密聯繫,商議不同的應對方法:「護理員說媽媽有時會半夜醒來,在樓層到處走,當我得知媽媽睡不好,第二天就特別容易發脾氣,我來探望時會加倍注意,不會觸發她的情緒。」總結經驗,她跟院舍職員都十分了解英姑的脾性,凡事不會跟她執拗,盡量順著她意思,然後說一些其他事物,例如當她嚷著外出時,可帶她走一段路,中途說需要休息、吃茶點、看電視等事項分散她的注意力,就能放鬆她的心情,不再執意進行某件事。

除了情緒波動,記憶力衰退是認知障礙的另一個主要病徵。英姑入住院舍前跟家人同住,一天,她如常在屋苑樓下等候日托中心的專車,她卻模模糊糊地上了另一家長者中心的專車,幸好職員憑英姑身上的聯絡資料致電她所屬的中心,才不致走失,但此事為家人響起嚴重警號,子女才忍痛安排她入住院舍。

 伍蔣惠芳護理安老院的中庭,
鳥語花香。
為了令媽媽得到安全的照顧,又不減家人相處的機會,於大埔上班的愛蓮,每逢二、四午飯時間都會抽空來陪伴媽媽,星期日又會跟媽媽一同返教會,參加團契活動;而星期六則由哥哥負責,帶英姑飲茶、外出散步,兄弟姊妹分工合作,英姑的周末都不愁寂寞。

另一方面,院舍體貼認知障礙症長者的需要,主動建議調動英姑居住樓層。愛蓮說:「入住院舍初期,媽媽的床位位於地面層,她看到戶外的庭園,常常跑到大門前,想獨自外出,叫我提心吊膽;我心想:如果能搬到一樓,『驚險情況』大可減少,但我又怕為院舍職員添麻煩而沒有開口。誰料社工反過來向我提出相同建議,以便照顧媽媽,令我喜出望外!」

不同質地的觸感刺激,
為認知障礙長者提供感官訓練
英姑至今尚在適應一樓的新環境,時常找不到所屬房間,「黎英街」因而出現,是院舍專為她設計的指示牌,好讓她按圖索驥,找到回房間的路,而為了讓英姑增加對房間的歸屬感,家人亦在她床頭張貼不同的家庭照及院舍活動照片,最特別是張貼了幾張曾孫的相片。英姑很喜歡小孩,稱曾孫為「豆豉」,一提起便會哈哈大笑,亦愛與職員傾談「仔女經」;如院舍主任早前懷孕時,英姑每次見到主任都會溫柔地摸著主任腹大便便的肚,還猜對腹中嬰孩的性別,及分享以前自己懷孕的經驗,又吩咐主任小心身體等。

院舍安排長者定期接受物理
治療,保持身體靈活。
雖然英姑因認知障礙症而影響日常生活,仍在適應一樓的環境,在院舍職員及家人的共同支持及關懷下,她已視院舍為家,她已對一樓的職員及環境略有印象。如見到社工時,會立即拖著她的手,稱「見到老友記最開心」,於是拖著手一面步行,一面閒談,開放懷抱繼續嘻嘻哈哈於院舍生活。







採訪、撰文及攝影文綺雲